第一百一十八章:乡试再起......_红楼:开局庶子,嫂嫂请自重!
长佩旧站 > 红楼:开局庶子,嫂嫂请自重! > 第一百一十八章:乡试再起......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八章:乡试再起......

  几人进去茅屋坐了,此处的自然绝非天生的自然。

  茅屋内的装饰摆设,一应是豪门风范。

  墙挂字画,瓶插鲜花!

  李纨丫头素云、碧月奉茶、摆瓜果、精致点心。

  贾兰怕见生人。

  即便黛玉、宝钗进府多年。

  他也不常问候、来往,性格很是内向。

  进屋回过母亲话,就去侧间。

  贾琮给他传授了一些县试经验、需要注重的地方。

  贾兰遂问:“到县衙礼房填写亲供,还要描述面貌么?

  我这面无特色的,如何写?”

  “面白无须即可,县试考棚不规范。

  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,你要防范同坐的人。

  仔细小心打翻砚台,考前不能乱吃东西。

  有人跟你说话,有人舞弊,你就装作看不见得了。”

  贾琮指导一番经验,到侧间同李纨、薛宝钗也说了几句话。

  薛宝钗似乎兴致不高,也不知为何。

  贾琮想了想,宝钗今年正月二十一。

  已经满十五岁,及笄之年,可以嫁人了。

  莫非是女人的那个特定时期来了?

  只是转念一想又不尽然,宝钗今年的生日。

  贾母还隆重吩咐大办的!

  既然到了封建社会嫁人的年纪。

  宝钗选秀怎么久久没有回音?

  在一些红学研究之中。

  薛宝钗就是在十五岁生日之前,选秀失败的。

  在她过十五岁生日的时候。

  贾宝玉说出薛宝钗像杨贵妃,宝钗立马勃然大怒。

  要知道。

  对于贤良淑德的宝姐姐。

  这是她唯一的一次发怒,也是最后一次。

  就连林黛玉的冷嘲热讽、屡次言语攻击、夹枪带棒。

  薛宝钗都可以一笑置之,恍若无事。

  为什么宝玉一句杨贵妃,宝钗就罕见的发怒?

  很简单;“贵妃”两个字,怕是戳中宝钗的心病了。

  至于她选秀失败的原因。

  薛宝钗一语双关:“我没有一个好哥哥像杨国忠”。

  这句话,其实点明了选秀失败。

  是因为受薛蟠连累,薛蟠署理皇商事宜。

  他本性是个恶少,没少干坏事。

  而这些事情,必然有损薛家门风。

  而古代选秀,非常注重家世清白、优良与否。

  某些红学研究,以宝钗十五岁生日为临界点。

  十五岁之后,宝钗性情已然大变。

  再也没有提过娇气的冷香丸,淡泊自居,不施粉黛。

  并且接触了佛经。

  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,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”。

  这是她一生最大的打击。

  父亲寄予的、家中希望的、心中隐藏的贵妃梦,彻底破灭。

  大楚朝的后宫制度,类似明朝。

  根据《明会要》等级有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才人等。

  太子妃有淑女、选侍、才人。

  嘉靖祖母邵太后亲口说:女子入宫,无生人乐。

  饮食起居,不得自如,如幽系然。

  每逢皇室选秀,民间都会迫不及待地嫁人。

  宁做平民妻,不做帝王妾。

  深宫之可怕森然!

  连贾元春也说“不得见人的地方”。

  然而薛家自先祖紫薇舍人以后,再也没有做官的。

  家道中落。

  加入四大家族,实在有点名不副实。

  是四大家族中自身实力最低的一家了。

  所以宝钗承担的还有家族的希望。

  可有薛蟠这样堪称神级败家子的哥哥。

  再大的希望,也能败光了。

  “琮兄弟丙子科乡试,有望高中了。

  上一科癸酉,闹得那么大。

  横竖圣上都知道你的名字了。

  乡试考卷礼部磨堪,若得圣上调阅。

  那真是鱼跃龙门,春风得意。”

  李纨身穿淡色的哆罗呢褂子,随意拿一块点心吃了,说道。

  “兰儿这孩子古怪,还要多靠你提携他。”

  “不好说,每次都有事,说实话。

  我都有点杯弓蛇影,杞人忧天了。”

  贾琮满不在乎道:“兰哥儿是我侄儿,应该的。”

  “哥哥和你有三年之约,金榜题名大登科。

  洞房花烛小登科,如果中了举人。

  香菱都是你的了,刚好三年。”

  薛宝钗端庄大方:“如果不中,该是你没福了。

  香菱这样的丫头,打着灯笼都没处找。”

  贾琮淡淡一笑:“那就承宝姐姐吉言。”

  薛宝钗有点意兴阑珊地回了蘅芜苑。

  持书卷看了一会儿,默念道。

  “大雄大力大慈悲,希更审除微细惑。

  令我早证无上觉,于十方界坐道场......”

  “一句‘家门不端’,提前出局。

  我的无上觉、十方界在哪里?”

  薛宝钗怔怔出神地想着。

  “是宝玉...还是贾琮?”

  宛平卢沟桥。

  真定府、顺德府、顺天府等等直隶秀才。

  衣袂飘飘地进京,意气风发地踏过百年古桥。

  只待秋闱一战。

  周六合、张冇才赫然在列。

  乾德九年丙子科乡试,正式开始

  八月初八这一天,昼夜差不多等长。

  崇文门内的贡院大街,人流如蜂如蚁。

  秋风萧瑟。

  站在国子监贡生队伍的贾琮打了羊角灯。

  穿了拆缝棉袄,仰视龙门,目光渐渐坚定。

  大观园建立之后,贾府的中兴鼎盛只是昙花一现。

  不到两年。

  贾政便会出任外省学政回来,性情大变。

  元春再未出宫,甄家被抄!

  贾府败象已现,时间很紧迫了。

  考中举人、进士是当务之急。

  至于是进翰林还是选外任,他都乐意。

  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被家族连累,抄家不等于灭族。

  一旦他开府建衙,自己总有回旋之处。

  “王鹏举高中经魁,甲戌会试不中。

  这几年回宛平苦读了。”

  周六合沉思道:“你看到今年副主考是谁了吗?”

  “还能有谁?邸报早明发一省。

 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,刘大人。”

  张冇才一脸地羡慕嫉妒恨:“听说这位陈御史这几年升官特快。

  三年前他还是直隶学政,我在涿州就由他提拔的。

  要说癸酉、丙子两科的乡试门生。

  没人比陈御史的多,三年任满。

  就升都察院副官了

  景之也是他提拔的,焉能不中?”

  “切不可大意,国子监有一位监生特别厉害也不是生员入贡。

  府试都考不过,纳粟入监,进了国子监。

  据说国子学、书学、律学、算学,科科优异。

  贾景之,那个人叫什么来着?”

  周六合在另一边队伍问,他们由宛平县衙派送。

  贾琮则是由国子监派送的。

  “戴凤祥,是老内相戴公公的老乡。

  河间府肃宁县人......”

  贾琮眉头暗皱,有些人县府院怎么考也考不过。

  捐了监生。

  却能一鼓作气冲进金銮殿,这个戴凤祥是个劲敌。

  自身就有实力,里边又有司礼监的戴权。

  在监临官董安国等人的旁观监察、顺天府衙门差役的搜检下。

  贾琮等众生员手提考篮、灯笼。

  由十八房官带领,鱼贯而入。

  进“开天文运”龙门、内龙门,按号至二进号舍。

  守兵关了门。

  秋风飒飒地吹响窗外的文昌槐。

  置了火盆、烛台、笔墨纸砚。

  贾琮从考篮之内拿出麦饼嚼吃,不时就一口烧开凉下的水。

  今年的秋天干燥又冷。

  监狱般的号舍给人安全感,却又有一种枯坐的无聊烦躁。

  尤其这种枯坐还被人看着,目视窗外。

  明远楼、瞭望楼、过道都有官兵来回巡视。

  当几个差役手执公告牌来回走。

  代表头场的三道四书题出来了。

  第一题:《不亦说乎,有朋》,截搭题。

  第二题:《不以规矩》,小题。

  第三题:《子曰: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。

  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政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
  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

  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

  六十而耳顺,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》,连章题。

  “第一题都出烂了,难写名作。

  第二题沈郜恰好给我出过。

  第三题又是大章.......”

  贾琮磨墨铺卷,和成千上万的秋闱考生一样。

  皱眉思索,搜肠刮肚,好在乡试每场的时间都足够。

  大不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。

  谁都能憋出三篇八股文来!

  但是乡试为大三元之始,乡试解元。

  贾琮也是有问鼎之心的。

 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。

  贾琮思维悟性远超同龄人,在官兵进来又关上门的时候。

  贾琮已经废掉三张稿纸,揣摩思路大纲。

  从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到《朱熹集注》。

  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字略过脑海。

  那官兵也不打扰他,转了一圈。

  再检查被褥席子又关门出去,守在外边。

  少了一个人在内。

  贾琮就不觉得别扭了,心境如万籁俱寂的荒野。

  提起湖笔蘸墨,下笔如有神:

  “不亦说乎,有朋。”

  “说以学而深,即可决其朋之有矣。”

  “夫说生于时习,及生于学也。

  以学及人,而朋之有也,不可必乎?”

  “且夫人果能说诸心而研诸虑,则亦何至朋从而思哉?

  虽然津津有味,固足征闭户之功。

  而落落无徒,奚以集出门之义。

  勿云:系我愿兮;

  遂不必言:与子偕簪也。”

  “......斯其情不觉可厌,而觉可欣矣。

  孜孜于学问之途,而优焉游焉。

  自有无形之判渔,虽锡于朋贝。

  未若此衷情之愉快也。”

  “斯其意不觉其甚苦,而觉其甚甘矣。

  勤勤于行习之地,而怡然涣然。

  常多不尽之低徊,虽飨与朋酒。

  未若此意味之深长也。”

  “以朋而深言之.....以朋而浅言之......”

  条理分明,脉络清晰。

  第二题他略加思索。

  把以往作的加了改动:

  “不以规矩。”

  “...大而言之,则天道为规。

  地道为矩,虽两仪离规矩而成形。

  小而言之,则袂必应规,袷必如矩。

  虽一衣不能舍规矩而从事......”

  “孰为规矩而不可以哉?”

  “不以规矩,何以成方圆哉?”

  第三题的连章题比较难作!

  这才是真正的选拔淘汰。

  种子放进筛子里面,劣等的要被筛下去。

  首先破题的综合性思维,就能刷掉大批考生了。

  尽管他们考前都训练过。

  古代考生也和今人一样,会遗忘、离题。

  能一眼看透题目本质的,不仅要苦学苦练。

  还要有超高的悟性。

  其次;涉及史料、治国。

  四书五经就能让人钻研一辈子了。

  还要精通春秋战国、秦汉隋唐。

  对于很多人真是强人所难。

  贾琮开始作第三篇的时候,已经初十了,篇幅较长:

  “政学分而天下响乱,于是法家兵家者流。

  驱一世之忮,忍严酷之域。

  而纲沦、四维蠹、九流浊焉。

  于是三代德厚礼让之风,澌减尽矣。”

  “政学合而天响治,天子仁圣。

  朝有巨儒,淑一身以淑一世。

  于是提挈纲维,整齐流俗。

  而三代之风,稍稍复还旧观。”

  “.....景之年十五入大学,十七而孟厘子属其而往学礼。

  三十而问礼于柱史,四十二去齐景。

  反乎鲁而召公薨、定公立......”

  这一篇连章题偏向严谨大气的风格。

  继承贾琮以往的中正平实。

  而且提二比、中二比、后二比的格式不大遵从。

  之所以如此。

  是连章题最忌讳用六比来写,反而有点像策问了。

  平常的八股格式,在连章题里面不通用。

  真是苦哉考生,省级考试就这样玩弄人。

  第二场十一进场,考经文五篇。

  第三场十四进场,考策问五道。

  贾琮的诗经题倒还中规中矩。

  唯独策问里面,对“摊丁入亩”做了深入分析。

  从北明的土地高度兼并而灭亡、张居正一条鞭法的中兴。

  汪洋恣肆一万多字,大谈取消人头税的利大于弊。

  等十六出场。

  贾琮等众生员,都觉得好像坐了三年牢一般。

  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。

  然后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,等待桂花飘香那天的龙虎榜。

  人生中的第二次乡试考完。

  贾琮与同年到笔筒胡同饮宴,张冇才豪气请客。

  骑马归来,回过父母!

  贾琮在厢房闷头大睡,晴雯守候里间。

  过两日晨间请安。

  贾赦留饭,他瞧瞧这个小儿子,不苟言笑道。

  “琮哥儿房里,是该有个通房的了。”

  邢夫人提议道:“老爷,我看小红最合适。

  她老子、老子娘都是家生奴才。

  人也妥当规矩。”

  贾琮竖直耳朵听,见他们下筷子,他才动筷。

  封建家长制便是如此。

  皇帝统治整个帝国,家长在家里范围之内也是皇帝。

  明朝规定的宗族制度,老子为了老子他娘。

  杀死儿子祭祀,以求感动上天。

  这种惨绝人寰的“孝道”,在大明朝是合法合理的。

  并且本地官府还会上旌表,请求朝廷表扬。

  这种情况在《北明实录》里边屡见不鲜。

  宗族制度的可怕。

  剥夺人权还在于限制儿女人身财产。

  安排婚事包括丫头。

  只要有一点的理由就可以施加惩罚。

  古代宗族不能分家的一大理由就是“孝道”。

  如果父母在!

  儿子分家、改户籍,按照《大楚律法》杖刑。

  并且,严重影响名声。

  父母在而分家,就是“不孝”。

  官场的前途也会毁灭殆尽。

  一般来说。

  宗族的父母坚决不允许儿子、女儿未婚之前拥有私人财产。

  这是古代奴才欺负少主、权大的由来。

  像赖大、周瑞之类

  贾宝玉、贾琮等都要喊“叔”或者“爷”。

  这也是大楚律法中明文规定的。

 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。

  未婚儿女有没有私人财产,全凭父母意志决定。

  贾琮写书、开书坊,对父母有孝敬。

  他们不加阻止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pffl.net。长佩旧站手机版:https://m.cpffl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